自由女神像(Statue of liberty)全名为“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”,正式名称是“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”,于1886年10月28日矗立在美国纽约市海港内的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,被誉为美国的象征。1984年,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
自由女神像是法国雕刻家巴托尔迪于1884年5月21日完成的传世佳作,是法国人为了庆祝法、美两国已往的合作,倡议赠送美国一座纪念物,以庆祝美国获得独立。
女神双唇紧闭,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,身着罗马古代长袍,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,左手紧抱一部象征《美国独立宣言》的书板,上面刻着《宣言》发表的日期“July IV MDCCLXX VI” (1776年7月4日)。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,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。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·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:
送给我
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
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
你那无家可归饮经风波的人们
一齐送给我
我站在金门口
高举自由的灯火
由基座底部到火炬的顶端,共高93米。雕像以120吨钢铁为骨架,80吨铜片为外皮,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,总重量为225吨,雕像内部安装有楼梯,可供游人上下。近年来已安装电梯,人们乘电梯可进入雕像头部。雕像头部里面可同时容纳30名游人,上面开有窗户,游人可从这从里一览周围的美丽景色。
19世纪末,洲际旅行尚无空中航线,越过大洋的运输工具只有轮船,而纽约港是美国沿海最大的港口。由于自由女神像恰在航线的附近,进出港口的旅客都可以望见。当海轮驶入上纽约湾内时,由于海面的曲度,此时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见纽约市内高楼,而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座巨大的雕像。因而“自由女神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“城市灯塔”的角色。
1916年起,当局为雕像增加了新的照明设备,每当入夜,巨大的水银灯光照射在雕像上,使之更加光采照人,尤为壮观。